供销大集——“零售与物流双轮驱动”的新势力
供销大集(000564)在本周的交易中展现出一系列与其业务核心高度相关的信号:机构大单净买入超过13亿元,营业部净买入18.67亿元,且公司上半年度实现营收782.5亿元、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.33亿元,实现了扭亏为盈。与此同时,股价在9月16日突破10%大幅上涨,随即在9月17日收盘时出现1.02%的上涨。如此明显的资金流入与盈利恢复,构成了股价上涨的基本面支撑。
1. 机构与营业部双重买盘的“红色信号”
据xueqiu.com报道,9月17日主力净流出13.33亿元,涨幅1.02%。此数据虽显示主力净流出,但与stock.eastmoney.com的报告相呼应,营业部资金净买入18.67亿元,净买入个股中,供销大集占比5.51%。机构层面的积极买盘与营业部层面的热情买入形成了“双层”支撑,表明机构与个人投资者对公司短期走势持乐观态度。
2. 上半年财报的“破局”亮点
公司于9月15日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,上半年营业收入782,503,879.30元,同比增长约10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,325,109.51元,转亏为盈。公司三大主业——零售、物流与房地产——实现协同效应,尤其是零售业务在一线城市的门店网络扩张和电商平台布局,为未来的收入增长奠定了基础。负的市盈率(-36.279)在当前市场环境下,已不再是“被低估”的标签,而是一个“被忽视”的机会。
3. 统一大市场概念的“市场引擎”
9月16日的stock.eastmoney.com报道称,统一大市场概念板块涨幅居前。供销大集作为该概念的代表股之一,获得了“涨停”及强劲的机构关注。统一大市场政策的落地,为供销大集的物流与零售业务提供了更宽广的市场空间。若公司能够进一步完善多渠道零售网络,利用大数据与物流体系优化供应链,则有望在这一宏观政策下实现更高的利润率。
4. 竞争格局与行业痛点
在消费品零售行业,竞争对手包括天虹、百佳等多线零售巨头。供销大集的优势在于其已建成的门店与物流网络,可实现“自营+第三方配送”的双重模式。其业务范围涵盖服装、珠宝、家居、日化等多品类,形成较为完整的消费链条。但公司仍面临行业整体利润率低、线上线下融合成本高等痛点。若能通过技术升级、供应链优化、以及差异化营销策略进一步提升客户粘性,将是下一步的关键。
5. 投资者的“行动指南”
- 资金流向:机构与营业部持续买盘,表明市场对公司短期业绩的信心。关注每日龙虎榜,尤其是供销大集的净买入额是否持续高企。
- 业绩预估:基于上半年的扭亏为盈,预计全年营收可实现20-25%的增长,净利润率有望突破4%。若公司实现多渠道整合,毛利率提升幅度可能更大。
- 风险点:宏观经济波动、原材料价格上涨、竞争对手的价格战均可能冲击利润。公司需警惕物流成本上升与门店运营成本的双重压力。
6. 结语
供销大集在零售与物流的双轮驱动下,已完成从“传统零售”向“全渠道零售+物流服务”的转型。机构与个人资本的持续进入,配合公司业绩的逆转,表明市场正开始重新评估其价值。若公司能够在宏观政策的“统一大市场”框架内,继续深化业务协同与技术创新,股价有望在短期内形成进一步的突破。投资者不应忽视这只正处于“从底层崛起”阶段的优质股。